一年一度的亚马逊Prime Day已经结束。根据Adobe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这场全球瞩目的购物狂欢中,美国所有零售商的在线支出同比增长30.3%,达到241亿美元,远超此前预期的28.4%。这一数字无疑为整个电商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Adobe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Prime Day在美国市场的线上销售额达到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远超市场预期。活动首日销售额达到79亿美元,创下2025年以来美国电商单日销售新高。
整体折扣幅度在11%至24%之间,服装类折扣最高达24%,电子产品折扣约22%。部分品类如儿童服装、家庭安全用品和学校用品的销售额分别较6月日均水平增长了250%、185%和175%。此外,移动端销售额占比达53.2%,显示消费者购物习惯继续向移动端倾斜。
Prime Day不再“热闹”,首日表现低迷。
亚马逊今年的Prime Day,似乎不如往常热闹。 尽管整体数据亮眼,但今年Prime Day的首日销售额表现却颇为不佳。
活动首日的黄金四小时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流量高峰与销售爆发。消费者似乎变得更加理性,对促销的敏感度下降,甚至出现“促销疲劳”。
据Momentum Commerce发布的数据显示,和上年相比,今年Prime Day开场后的前四小时销售额下降了14%。这个业绩表现显然已算“失常”,毕竟从Prime Day开办以来,每年的规模都是一年更比一年高。这个变化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消费者行为的结构性转变
当亚马逊将促销周期从 48 小时拉长至 96 小时,消费者的购物节奏发生质变:首日黄金四小时销售额同比暴跌 14%,取而代之的是 “加购不买单” 的观望心态。Momentum Commerce 数据显示,买家平均加购 5.7 件商品却延迟决策,形成 “促销疲劳” 效应。
全平台围剿的流量战争
当亚马逊延长战线,竞争对手精准卡位:Temu 启动 “Temu Week” 全品直降 40%,沃尔玛同步推出 “Deals for You Days”,TikTok Shop 横跨 7 月 7-19 日的促销。更致命的是,沃尔玛与亚马逊受众高度重叠,其户外品类 50% 的折扣直接截流价格敏感型客户。
关税影响消费行为
特朗普政府悬而未决的 145% 进口关税,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跨境卖家头顶。美国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发布的调查报告就显示,关税政策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网购行为,大约34%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关税导致的价格不确定性,他们普遍延迟了一些本来要做的购买决定。
2025年的亚马逊Prime Day已经落幕。往日种种已成过往。告别“流血冲量”的旧脚本,转向精耕细作、价值取胜的新叙事,方能在充满挑战的跨境电商竞技场上赢得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