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EMU平台正式升级卖家资质审查机制,针对资质挂靠、虚假申报等行为实施“连坐式”严惩,引发跨境电商业内震动。对于广大跨境卖家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合规化浪潮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

Temu 已启用更严格的交叉核验系统,专门识别 “资质挂靠” 行为。具体而言:

资质共享触发连坐审查:若一个资质被多个店铺使用,一旦该资质所属制造商出现问题,所有使用此资质的店铺都会被关联审查。

类目配错:用 A 类产品的检测报告上架 B 类产品,平台通过系统比对产品详情与检测报告中的类目信息,发现后将判定为虚假申报。

根据Temu最新处罚规则,资质违规被划分为三个等级,每单罚款直接定为1000元;首次违规将冻结提现15天,二次违规则会触发全店关联永久封禁,处罚力度显著加大。

Temu此举并非偶然。平台加强管控的原因,可能与美国海关年初扣押大量虚假面单包裹有关。若不及时处理,Temu 可能面临海关罚单及清关黑名单风险。平台必须通过源头治理,确保商品资质真实可溯,以降低法律风险、提升消费者信任。

面对如此严格政策,卖家必须立即行动,调整运营策略,规避风险:

构建独立合规体系

杜绝资质共享:建立独立资质体系,避免关联店铺共用文件。确保每个店铺使用的检测报告、营业执照、品牌授权等文件独立、真实、唯一;避免与他人“共享”工厂资质或检测报告,即使是熟人合作也需谨慎;建议与正规检测机构合作,获取专属检测报告。

建立合规档案,实现可追溯管理

为每个SKU建立独立的资质档案,包括检测报告、生产批次、供应商信息等;

使用ERP系统或合规管理工具,实现数字化管理,便于平台抽查。

多平台风险对冲

除 Temu 外,同步布局亚马逊、TikTok Shop 等渠道,分散单一平台政策变动风险。

Temu的“连坐式”审查机制,虽然短期内可能让部分依赖灰色操作的卖家面临阵痛,但从长远看,这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底线。

未来的跨境电商,属于那些敬畏规则、重视品质、拥有真实供应链能力的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