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美国单边贸易政策引发的全球邮政服务危机正持续发酵。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宣布暂停向美国寄送包裹服务。目前,墨西哥、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韩国、奥地利等国家的邮政机构已宣布暂停向美国寄送包裹。
此前,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该行政令规定,自8月29日起暂停“小额豁免”政策。凡是通过非国际邮政系统(如联邦快递等)运送至美国、且申报价值在800美元以下的商业包裹,将不再享有所谓“最低关税豁免”,需按规定缴纳所有适用关税。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取消低值免税待遇影响各国与美国间包裹流通,波及全球邮政网络。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过去10余年,运往美国的“小额豁免”包裹数量和总价值都显著增加。2015年进入美国的“小额豁免”包裹数量约1.39亿件,2024年增加到超13.6亿件。
然而,美国取消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这一政策变动成为多国暂停包裹寄送的导火索。由于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未明确具体政策执行细节,各国邮政系统难以保证合规清关,无奈之下只能暂停部分邮政服务。
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个人寄件,也会对众多面向海外消费者的跨境卖家的电商业务造成冲击。
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冲击
中小企业运营困境
依赖小额跨境贸易的电商平台及相关中小企业遭受重创。此前,“小额豁免” 政策使他们能够以较低成本将商品销往美国市场。如今,取消免税待遇后,运营成本大幅上升。例如,一些主营低价服装、饰品等小商品的跨境电商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被关税进一步压缩。若提高商品价格以转嫁成本,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商市场中,极有可能失去价格优势,导致订单量锐减,甚至不得不退出美国市场。
平台业务受阻
众多连接全球商家与美国消费者的电商平台面临挑战。对于依赖小额包裹的顺畅流通来维持业务运转的平台,多个国家暂停包裹寄送,不仅影响平台上商品的丰富度,还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无法按时送达,降低消费者购物体验,进而影响平台的声誉和用户粘性。
美国消费者成为这一政策变动的直接受害者。
一方面,商品价格上涨不可避免。美国企业为维持利润,会将大部分关税和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商品价格普遍上调的话,据专业人士估算,每个美国家庭可能会损失 2000 美元,工薪家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这无疑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不平衡现象。另一方面,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范围缩小。多国暂停包裹寄送,许多原本能通过小额包裹购买到的特色商品、小众品牌商品难以进入美国市场,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受到极大限制。
多国邮政的集体暂停,不仅是对美国政策的抗议,更是对全球物流规则稳定性的警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式,跨境卖家唯有主动适应、灵活应变、合规经营、多元布局,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