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名为“ONE HENRY HUDSON”的大型集装箱船在洛杉矶港附近突发火灾并引发爆炸,造成约100个集装箱被烧毁或严重损坏。受此影响,洛杉矶港多个集装箱码头被迫暂停运营,不仅打乱了港口的正常作业节奏,更对众多依赖该航线发货的跨境电商卖家和出口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事实上,近年来货轮在运输途中发生起火、爆炸、倾覆甚至集装箱落水等事故已屡见不鲜。面对此类不可控风险,作为货主或卖家,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有效进行索赔?

明确责任主体:谁该为损失买单?

在探讨如何索赔之前,卖家必须清楚一个关键概念:货物在谁手上出的事? 这直接决定了索赔对象。

在国际海运中,货物运输通常涉及多个责任方,包括承运人(船公司)、货运代理、保险公司以及实际托运人等。根据《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或《汉堡规则》等国际公约(具体适用取决于提单条款及起运/目的港所在国法律),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灭失或损坏负有基本责任,但同时也享有一定的免责条款——例如因“火灾”造成的损失,承运人往往可依法免责,除非能证明其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行为。

对于大多数出口卖家而言,最可靠的风险防范措施是购买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如一切险 All Risks)。一旦货物在运输途中因火灾、爆炸、沉船、碰撞等意外事故受损,只要保单覆盖相关风险,保险公司将按约定比例赔付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

FOB条款下:通常由买方负责投保,卖方需确认买方是否已投保,并保留相关凭证;

CIF或CIP条款下:卖方有义务为货物投保,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并确保保额覆盖货物全值(含运费、保费及合理利润);

若未投保或保单存在漏洞(如未涵盖“战争险”“罢工险”等特殊风险),则损失很可能需自行承担。

索赔的“两条主线”与具体流程

当事故确认发生后,卖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主要通过以下两条路径进行索赔:

一、通过货代或承运人(船公司)索赔

这是最直接的途径,但成功率与赔偿限额紧密相关。

二、向保险公司索赔

如果您购买了货物运输保险,那么这就是您挽回损失的核心渠道。

在明确责任主体后,卖家需选择合适的索赔途径,有序推进索赔流程。协商和解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卖家可在收集完证据后,第一时间与责任方取得联系,说明事故情况、自身损失及索赔诉求,通过友好协商达成赔偿协议。

茫茫大海上,充满未知。对于跨境卖家而言,面对日益频发的海运事故,卖家唯有通过“投保+合规+预案”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在意外来临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经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