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政府所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持续发酵,美国电商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这一系列的关税调整不仅影响了跨境卖家的成本结构,也直接导致了商品售价的显著上涨,最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2025年4月以来,美国电商市场掀起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涨价潮”。亚马逊、Temu、希音(Shein)等平台集体上调商品价格,平均涨幅接近30%,覆盖服装、家居、电子产品等核心消费领域。这场由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正迫使美国消费者直面生活成本飙升的困境,同时也为跨境电商行业敲响警钟。
自4月9日以来,亚马逊平台上已有930种商品涨价,平均涨幅达29%,涵盖服装、珠宝、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
除亚马逊外,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希音等也因关税政策宣布调价。例如,中国品牌安克(Anker)五分之一的美国在售产品已提价,智能家居品牌Govee的11款畅销商品价格上调。
Shein在美国大部分价格上涨发生在上周五,不同品类的涨幅差异显著。美容与健康类前100款畅销商品的平均价格较周四上涨了51%,其中多款商品的价格翻倍。家居、厨房用品及玩具类商品的平均涨幅超过30%,其中一套10件装厨房毛巾的价格暴涨了377%。女士服装的价格则上涨了8%。
这些价格调整主要归因于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带来的运营成本上升。
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这种价格上涨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了生活质量。社交媒体上,不少美国网民表达了他们的惊讶与无奈,形容自己购物车里的商品一夜之间变贵了。
此外,线上购物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方式,这种价格波动可能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偏好,促使他们寻找更为经济实惠的替代方案。比如,美国网民转向中国电商平台“海淘”,通过阿里巴巴、DHgate等采购低价商品,规避本土涨价压力。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分析,未来一年美国服装价格或涨65%,鞋类价格涨幅可能达87%。在此背景下,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提振经济的信心动摇,不少人担忧国家陷入衰退,认为随意执行的关税政策是物价上涨的“元凶”。
尽管短期内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或许会推动更多创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多元化市场布局以及供应链的优化。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本土电商平台扩大在中国的招商力度,也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